昨天,2024.03.27開始,我開始了晨讀。 雖然一開始沒辦法看到1-2小時,但5-10分鐘還是可以的,習慣就是要慢慢養成的麻~😉
今天,我看到了書內提到三種不同的思考方式感覺很特別,分別是《批判性思考》、《關懷性思考》、《創作性思考》、這個問題我有請 Gemini 幫我整理了一下,大概是這樣的:
批判性思考 – 是一種對信息和想法進行分析和評估的思考方式,主要是針對
- 識別和分析問題
- 評估證據和論據
- 提出解決方案
- 形成自己的觀點
主要是信息進行客觀的評估,並識別其中的偏見和謬誤
關懷性思考 – 是一種以他人為中心的思考方式,主要是針對
- 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 同情他人的處境
- 採取行動幫助他人
主要是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並感受到他人的情緒
創作性思考 – 是一種產生新想法和解決方案的思考方式,主要是針對
主要是強調跳出框架,並提出新穎的想法
這讓我思考到了,真的很多事情不是只有對跟錯,批判性思考原來也不是將事情定對錯,主要是要理性的分析問題,說到分析問題我可是身有體悟,因為我之前身邊還蠻多情緒導向的人,他們遇到問題是先發洩自己的情緒,然後才解決問題。
而我是比較奇怪,我會想先處理完問題,等到知道怎麼處理後,慢慢宣洩自己的壓力跟不滿。 這樣雖然我蠻常做完事情後也沒啥脾氣了,但壞就壞在,我在處理事情時會不自覺散發不要來打擾我的氣場,這也造成很多人會跟我有距離,因為當我在認真時被打擾時,就會像是觸碰到地雷,一碰就炸。
而說到關懷性思考,其實我對關懷這次還蠻有壓力的,因為有時候為人著想,也是給那個人壓力,有時候太了解一個人,反而似乎是一個可怕的存在,所以這幾個月我就有開始關注自身,不要太關心身邊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會需要呼吸的空間。
最後是創作性思考,我覺得我寫文是還蠻有創作性思考的,但創作性思考的難處就是要學會如何表達,因為有時候想分享的是比較虛擬、主觀的,要怎麼分享不冒犯到別人我覺得其實挺難的。而且創作性思考還有一點是很難克服的,就是要行動起來,不然他就真的只是一閃而過的想法。 雖然思考是很累的一件事,但是人也只能透過思考行動後去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今天早上真的很神奇,我突然就對這三種思考有興趣,或許這就是閱讀的魔力吧?會打開自己沒想過的門。
如果之後如果想看簡單版的,可以到我的社群追蹤我一下喔~影片可以到Youtube,圖片可以到IG或推特。
互動專區
台灣地區(綠界支付)
海外地區(Paypal)
內地的朋友可以透過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來支持我 😃
另外還可以透過buy me a coffee 贊助喔! 😉
「不管你喜歡與否,我們都生活在馬斯克創造的世界裡。」—《時代》
馬斯克引領世界進入電動車時代、開發私人太空探險、嚴肅想像人工智慧,他改變了三大關鍵產業,也改變了我們的未來。喔,他還買下了推特。 – 博客來
前言、
其實賈伯斯傳我也有買,但馬斯克這本剛好是在我離職前出的,所以之前幾乎每天半小時,到今天大概花了快兩個小時做結尾,花了兩個多月我終於看完了!!!🎉
感想、
看完最大的感想就是,身邊有會幫你人真的很重要,從一開始他的弟弟到後來他身邊的員工,雖然會質疑他的決定,但也會信任他去做。
裡面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光靠經驗去判斷,要親眼親身去確認,因為問題並不是靠想像就可以解決的。
整本看下來,其實後面會有點累,因為真的出現太多人了,有些對話就會顯得有點細碎,雖然作者已經很努力寫的有畫面感,但畢竟還是文字,有些畫面還是有點難以想像的。
不過看這本書的時候,身邊是一直出現告訴我貴人重要性的訊息,不管是我差點踏入詐騙組織,還是在抖音看直播,甚至是訂閱的電子報。
有時候現實就是不管你有多努力,而是你身邊的人多麼信任你。
對我來說不要妄自菲薄是困難的,可能就真的就習慣打安全牌,太害怕社死了,但明明自己也知道那沒什麼。
看完最大的收穫就是每件事情都是可以去繁化簡,與其在腦海中假設一堆理論,不如先行動後再去修正,因為當自己犯錯後,才會知道規範存在的意義。
我是沒有想要多有錢的生活,可能我理想中的生活對於大多數有錢人來說是很不值得一提的,所以我應該多勇敢一點點,不需要像馬斯克那麼地拼命,也可以獲到我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就像我今天在Podcast說的:每個人其實都是不完美的拼圖,才能湊出這完整的社會,所以不是要追求完美,而是要思考自己要怎麼成為這拼圖的一塊,不管是平凡還是顯眼的,是在框架內還是可以擴展拼圖的外邊,我們都是生活在社會這個範圍內。而每個人所突出的技能都是可以互相學習的,我想這就是理想中的社會吧!
互動專區
台灣地區(綠界支付)
海外地區(Paypal)
內地的朋友可以透過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來支持我 😃
另外還可以透過buy me a coffee 贊助喔! 😉
從今年(2023)的11月13日開始,我的生活是越來越自律了,因為我從14號開始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我想契機是因為我小紅書看到有人在早上寫成功筆記,加上因為之前看【圖解】一寫就成真!神奇高效手帳筆記術:4色手寫+40種記事提案,教你寫出100分人生,我特地有去文具店找跟書中一樣的手冊跟補充本,到今天剛好寫了21天,但是有幾天因為出門沒有寫太詳細。
之前因為看了這本買了手帳
我想推薦的日記養成的方法是因為我之前不寫的原因是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你會不會也有這種困擾呢?
而我的解決方式就是,每天早上洗漱後就到桌前紀錄起床的時間,然後依序寫下:
(1.)昨日感恩的事情1-3件
(2.)自己1件可以改進的地方
(3.)今天的目標1-3項
(4.)這週末前想完成的目標
(5.)預計下周想完成的事情。
雖然4跟5點看似是有點長的目標,但每天在常看之前紀錄的時候,常常也是會想改變的,所以每天寫還是有必要的。
而我因為喜歡紙上顏色繽紛一些,所以我都會不同顏色去區分這些項目。
因為有點隱私,我就模糊一下內容
當一周結束後,我會把每日記錄的時間表騰寫到周記事去,但通常我其實也無法完成完整記錄我每天確實每小時都做了啥,現在我是努力會寫下起床的時間,因為目前還是調生理時鐘。
養成寫日記後,會比較有「心想事成」的感覺,我想是因為每天都會有目標,就不會渾渾噩噩的度過一天了。
而最後來談一下我最近有點困擾的「馬斯克傳」,不虧是最詳細的傳記,他依照年分真的是寫得很細,我現在是已經看到2022年的收購推特了,在看超過三分之二傳記後,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身邊有人協助真的很重要,要成功真的需要貴人的幫忙,然後要不怕失敗勇敢去做,其實失敗多了就不會那麼害怕失敗了,要相信自己。
接下來就分享一些我在裡面看到一些蠻觸動我的句子,希望也會對你有幫助。
一、如何做到精準,在於你是否在意精準這件事,如果是的,那就會做到精準
二、要有瘋狂的急迫感,才不會散漫
三、最好的優化就是「刪除」、「簡化」、「加速」
我是最近幾天才有在記錄這些句子在手帳上,所以沒有很多,等我看完後如果要介紹這本的話,可能會有更多句吧?
老實說這是我第一次這麼詳細的傳記,剛剛在找書的時候瞄到我書箱裡還有賈伯斯傳我還沒看…可能這幾天把馬斯克傳看完後,會考慮看看賈伯斯傳吧?因為好像是同個作者,也是貼身觀察寫出來的。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如果有任何想法,歡迎留言跟我說。
互動專區
台灣地區(綠界支付)
海外地區(Paypal)
內地的朋友可以透過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來支持我 😃
另外還可以透過buy me a coffee 贊助喔! 😉
這次參加活動是因為之前參加完後有幫忙分享說書會,湊到點數換到免費參加的資格。
本來以為這次的內容我不會更新,因為當天生理期來其實整個人狀態沒有很好,但「喬治的咖啡」-黑糖牛奶是真的不錯喝,在牛奶上方會有薄薄的糖霜,喝起來幸福感滿滿,而且隔天早上在寫日記時,突然發現昨晚的內容與我最近看的「馬斯克傳」,有點不謀而合,所以就想說還是來分享一下。

科學家思考
雖然說這樣有點自誇,但我覺得自己真的有點偏向「科學家思考」了,在說書中有提到「科學家思考」就是一種重新思考的循環;從謙遜的態度,對於事物保持懷疑,從而對於結果造成好奇,然後發現新的方式。
傲慢效應與冒牌者效應
前面說到我是「科學家思考」了,所以我真的還蠻少有傲慢效應的產生的,通常我自誇也都是開玩笑的居多,因為我一直都有冒牌者效應,這好像在之前某本書看到,但有點久遠了我也有點遺忘,不過好在有「冒牌者效應」其實也不算太差,因為自己就會不斷的進步,雖然可能因此會更害怕去發表錯的言論。
「冒牌者效應」簡單的說,就是擔心總自己還不夠好,不值得獲得關注與肯定,就是中文說的「妄自菲薄」。
釋放犯錯的喜悅
我覺得這應該是我在這2個小時的讀書會中,感受最多的。
其實犯錯的你,已經是前一秒的你,而你現在正在造就未來下一刻的你,所以應該要感謝自己發現錯誤,讓自己走向更正確的道路,而這點也是我昨天上笛子課老師跟我說的,吹高音吹不上去,首先要找到拆解自己問題的所在,透過知道自己的錯誤,去修正後,之後問題就會被解決,所以這雖然真的很難,但或許知道自己犯錯,反而是一件可以開心的事情,因為你就可以解決一個問題了。
而除了過去與未來的時間關係,對於犯錯的看法跟自己的認同其實也可以分開。
這有點深奧,但其實就是,有些錯誤只是別人的看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所以如果這件事情對於自己來說沒錯,也沒傷害到別人,那就不過就只是他人的看法,可以選擇尊重或是忽略,因為人生是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
付出型人格
在說書會的最後,有提到付出型人格最容易成功,我當下是有點疑問的,因為我挺能體會付出型人格,常常會是被忽略的,因為善意好像很容易被當作理所當然。
不過當隔天我寫下日記時,我想到這幾天看的「馬斯克傳」,我想這所謂的付出型人格的付出,並非是為了別人好的付出,而是為了共同目標的付出才是成功的關鍵。
像是在「馬斯克傳」第60章-站上屋頂有提到,他請工程師到施工現場解釋為什麼太陽能瓦片是普通瓦片安裝時間的8倍?而事情的原因是工程師只有在電腦中設計過太陽能瓦片,但他本身卻沒有實際裝過,而在第63章-改造猛禽引擎中也提到,他將設計部門與生產部門合併,這樣如果設計的成品增加了生產成本,那設計就可以立刻進行修正,不會浪費時間在之後的修改上。
我在看到付出型人格時,會很直覺的想到要對周圍的人好,但透過看「馬斯克傳」,我覺得書中說的付出型人格,應該是會為了共同的目標去付出的意思。
如果努力的方向是錯的,不管怎麼付出都不會有想要的結果,就像我之前只會盲目的練笛子吹氣的嘴型,但現在知道原來是我的口腔不習慣打開吹氣造成高音吹不上去,就譬如如果一直對破洞的桶子裝水,不管裝都久都不會裝滿,我想付出型人格要知道自己的目標,然後隨時調整自己的狀態是很重要的。
打完這些,突然想到可以分享我前幾天抽到小森拾光卡內容-「破框而出尋找可能性」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個性,沒有人能完全把自己放在同一個框架。
框架是重要的。我需要框架來聚焦,需要框架來養活自己和家人,需要框架來明白自己處在哪裡,還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但框架只是一個幫助我的工具,框架不是我。適度地拿掉框架也很重要,才會遇見更大的生命可能性
互動專區
台灣地區(綠界支付)
海外地區(Paypal)
內地的朋友可以透過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來支持我 😃
另外還可以透過buy me a coffee 贊助喔! 😉

書名: 雜訊時代的高效資料整理術
副標:精準掌握二成黃金資訊的39個法則
標語:你收集到的資料,80%是雜訊
作者:鈴木進介
購買連結:博客來
原本看完的目標:可以快速以資訊圖表的方式整理好資料。
但發現這本書主要是在講訊息的重要性,大多是解釋如何從大多數的資料最後整合成資訊。
書中主要提到,有時候資料越找越多可能就會越迷惘,這個問題可能就出現在忘記了一開始找尋資料的初衷,所以當尋找解答 / 遇到難關時,要不時的重新建構自己目標上的角度,更全面調整達到目標的方式。
當資料找差不多後,要記得篩選掉太過於主觀的資料,那些資料可能包含了:
- 認知誤差 – 只看到接觸的那面
- 權威誤差 – 只聽信權威人士
- 草率歸納 – 以一知百、刻板印象
作者在書中有提到:資料並非都要100%的輸出,輸出20%就很好了。
去除掉雜訊之後,要開始思考這些資料整理後所可以提供的價值,然後可以透過以下的方式進行傳達:
- SDS法:訴求>理由>結論(對方未充分理解前提和背景時,用很短的時間傳達概要)
- PREP法:結論>理由>實例>結論(對方已理解背景,簡潔且具體的傳達)
而產生的訊息要去繁化簡,檢查是否有重複或無意義的情感,就能進行輸出了。
這本書中最後也有提到如何在上台演講時可以觀眾提高注意力,但跟我上面的內容沒太相關就先不提了。
但其中突然有一章是在講要定期整理自己手中的資訊與刪除雜訊,而我也照書中的整理了我的Chrome瀏覽器書籤列,發現清除雜訊的感覺很好。在整理資訊的部分,我除了沿用之前的Google Keep快速紀錄事情外,也開始用Notion,明明之前覺得自己不會碰Notion的說,但他的排版真的比Google Keep好很多,而且分類是收合的,深得我心。
之後我應該還是走這本書的整理模式,先手寫 > Notion整理 > 更新在網站。
其實我的筆記中還有一些我覺得不錯的資訊,未來可能會使用圖文的方式分享出來。
但如果你覺得這本書值得買來看看的話,可以點擊這裡購買(博客來),將會給我一些些幫助喔~
互動專區
台灣地區(綠界支付)
海外地區(Paypal)
內地的朋友可以透過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來支持我 😃
另外還可以透過buy me a coffee 贊助喔! 😉
這是我今年第一次開樂天的KOBO電子書,沒想到它的功能比我想像中的少,可能它真的主打電子書閱讀器吧?
所以我的重點就只能先打在手機上進行紀錄了,沒有畫線的功能讓我真的有點失望。
不過它可以用方向鍵翻頁的功能讓我覺得挺方便的,可能讀墨、博客來、Google圖書也有,只是我之前沒有發現而已。
我這次把書看完,應該就暫時不會在這個平台買書了。
這本書其實前半部分對我來說還好,在97頁以前,讓我比較有感觸的是在它的推薦序。
世人都是懶的
的確是這樣,很多發明就是為了要減少大多數人的時間,所以要怎麼懶得有效率就是很聰明的一件事情。
可能是真的也走過一些彎路,而所謂的成功條件也就只有那幾條,所以看下來感覺就像是在考前複習一般,溫習一些重點。
像是「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比埋頭苦幹更重要」、「一個人的選擇習慣,往往決定了未來的方向」,這些其實也不是新道理,但如果一直出現在身邊,可能就真的很重要吧?
但是這本看到快三分之二時,我發現了讓我有動力的一段話
培養核心能力,爬得更高
消弭知名破綻,走得更遠
所以該學的還是要學啊!只是要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去學。
今天這樣看下來,這本書感覺後面才是真的實用,因為主題來到-創新,但在創新前是情緒的章節,在情緒的章節我有看到一句讓我挺驚訝的一句名言(?)
當你樂在浪費時間中,就不是浪費時間。
-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
每個人的時間其實都是獨有的,真的應該沒有人可以去干涉其他人的時間,這章節其實有讓我反思到,因為我有時候真的會很不爽我老公只會玩遊戲,不幫我做家務,但還好吵過幾次後,我釋懷了,他現在也偶爾會良心發現幫我一下,而今天看到這句,發現我之前好像真的太任性了,很多事其實可以用溝通的,而不是當下使用命令的語氣,因為每個人都有浪費自己時間的權力。
雖然說今天看了快三分之二,但我也不知道自己明天會不會把這本書看完…
如果你看完這篇,有任何想討論的地方,歡迎留言給我知道喔~:)
互動專區
台灣地區(綠界支付)
海外地區(Paypal)
內地的朋友可以透過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來支持我 😃
另外還可以透過buy me a coffee 贊助喔! 😉
昨天終於早早睡,讓我睡了個飽覺,在颱風即將入侵的早上,我翻開最新一集的「經理人雜誌」。
關於部落式經營,我其實印象最深的是陸綜-披荊斬棘的哥哥,他們的形式就是透過部落競爭的模式互相競爭晉級的資源。
而今天我在這商管類的雜誌,也看到了部落經營的概念,就想到我現在公司的環境。
我覺得「部落」這個詞,跟「社團、公會」會有很大的差異,因為「部落」這詞,讓我感覺是情感上的連結,「社團、公會」主要是以功能性為主。
不過身在公司最大的難處,應該就是很容易在情感上身不由己。
公司內的「部落」就是一個不得已加入的存在,既很難有情感上的支持,在分工上也模糊不清,如果對於生活是得過且過的人,或許也就不會在意這些,但我似乎就不在這群人之中。
人畢竟是有情感的動物,如果是以「社團、公會」的形式管理,勢必就會有不適者淘汰的情況發生,但如果一個「部落」的情感連結是穩固的,那麼勢必部落內的人就比較容易相輔相成,因為彼此會比較容易互相信任。
現在很難形成「部落」式管理的原因之一,我想就是現代人普遍都是情感冷漠,可能是嫌麻煩,也有可能是根本不在乎,所以很容易一個小矛盾就越變越大,最後就變成一道牆,雖然知道它的存在,但不會去處理,而是選擇每次遇到時都繞道而行,所以生活中很容易就陷入負面的循環,因為每天就會抱怨為什麼每個人身上都有那麼多牆?
所以,當現在世界的科技發展的越來越快時,我擔心的不是學習適應上的問題,因為總會有商人把它變簡單,最嚴重的問題,而是人與人之間應該如何彼此的信任,畢竟「彼此信任」是我們唯一可以戰勝科技的武器了。
互動專區
台灣地區(綠界支付)
海外地區(Paypal)
內地的朋友可以透過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來支持我 😃
另外還可以透過buy me a coffee 贊助喔! 😉
「你該關心的不是體重,是腰圍,肚子大一寸,死亡率就多一倍。」
──日本代謝名醫-池谷敏郎
會想買這本書是因為我似乎已經有中度脂肪肝5年多了,因為年初開始飲食的調整,我大概在這4個月瘦了有6公斤左右,因為戒掉公司團膳後,我澱粉跟油量的食用量減少了很多。而我現在開始就是在星期天花不到一小時,把下周的便當做好,我的便當菜很簡單,就是把蘿蔔跟番茄洗一洗,然後買冷凍的青花菜放幾朵在便當內加上煮的五穀飯就差不多了。
而書中也有提到,要維持身材,其實是90%的飲食+10%的運動,而運動我也從2月開始會定時每周二晚上去上TRX,至於其他運動,還在養成中,像是跳繩。
不過當我第一天早起跳繩完,我就在之後書中看到早上運動不好,昨天剛拿到買的健身器具做了仰臥起坐,結果忘了書中說仰臥起坐無法連腹肌,還有讓我驚訝的是運動以後要小口小口喝冷水,因為要透過冷水把體溫降下去可以加速脂肪的燃燒!
關於書中說到飲食的部分,有一樣食材是不斷被提起的,那就是-大豆,作者很推薦蒸大豆跟黑豆,而我在MOMO購物網看似乎也不貴,一包大概40多,比現在一顆蛋就要25元便宜多了,也可以攝取到蛋白質。
而會一直講到大豆的重點之一就是作者強調飲食就是要減少醣類的攝取量,並且要慢慢吃飯,如果吃太快就容易吃太飽。關於吃太飽,我可是太有經驗了,因為我常常去爭鮮是肚子飽了,但腦袋感覺我還沒飽,我就會嘴饞繼續吃,然後去結帳時肚子就會超撐。
其中這本書的賣點還有一個就是-殭屍操,這我好像就在之前有在YouTube看到過,而書中講得更詳細,看完後,我在公司要去上廁所時真的會擺動自己的身體,但這書中不只說了殭屍操的部分,另外還有踮腳尖,因為我們常常人的重心都會放在腳跟,所以透過踮腳尖就可以把平衡調回來,透過踮腳尖小腿也會被拉伸,這樣就可以提升腿部的肌肉量,增加脂肪的燃燒。
書中其實還有蠻多小技巧跟食譜適合之後常常回顧的,目前我還是不太習慣整理書中筆記,等我之後把內容整理好,說不定可以把書送給有緣人,有興趣拿書的話可以留言給我知道,在這之前,也可以先通過博客來購買喔~
購買網址:15天抖掉內臟脂肪
互動專區
台灣地區(綠界支付)
海外地區(Paypal)
內地的朋友可以透過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來支持我 😃
另外還可以透過buy me a coffee 贊助喔! 😉